寻求报道

疫情只是催化剂,在线教育爆发本质上还是由于技术变革与用户行为变迁

饭桌君 2020年11月30日 热点
收入暴涨背后的烦恼

e1d0d5e41de3fe9044e645fff1f6a99.png

疫情为线上教育带来一大波红利,尤其是下沉市场在此背景下提前进入了线上教育时代,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企业该如何“吃下”这波巨额红利。

11月26日,在第5届小饭桌青年创业者大会现场,小饭桌联合创始人&CEO李晶与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核桃编程创始人兼CEO曾鹏轩、翼鸥教育合伙人高寒三节课创始人 后显慧一起以终为始看在线教育,探讨了互联网还将为教育带来哪些新机遇。

李晶:还是请四位先介绍一下自己,包括基金或业务的背景。

徐诗:山行资本已经成立成立5周年,主要专注在出行、教育以及消费等赛道,我们投过理想汽车、闪送、核桃编程、火花思维等项目。

后显慧:三节课是一所在线新职业大学,我们面向大学生、职场人、企业提供产品运营、新媒体、数字营销、商业分析等提升职业能力的课程,目前已成立5年,覆盖数百万用户和数千家顶尖企业客户。

高寒:我是翼鸥教育的高寒,翼鸥教育是一家教育技术服务商,主要为中小学、高校和培训机构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系统。我们最为出名的产品是ClassIn在线互动教室,现在我们也在做线下教室应用的产品。翼鸥教育服务的客户包括新东方、好未来这样的教育培训企业,也有人大附中、北京101中学,还有北京大学这样的高等院校。

曾鹏轩:我是核桃编程的曾鹏轩,核桃编程成立三年多的时间累计帮助了200多万小朋友入门编程。目前我们课程首创的AI人机双师课,已经实现了可以不依赖老师讲课。

李晶:请四位谈下,疫情对线上教育产生了哪些短期或长期的影响?

曾鹏轩:总体而言疫情对于线上教育是一个促进,它强制性要求家长只能通过在线教育给孩子上课。但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些K12创业者其实对这件事的态度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整个线上教育还没有那么成熟,要在效果上要完全取代线下教育还有一段路要走,从学生返校的考试成绩来看,确实没有疫情前好。所以我认为疫情对于在线教育是有一定利好,但并没有当年非典对疫情的影响程度,主要是在突如其来的巨大需求下,供给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同时,疫情给素质教育带来的利好并没有K12赛道那样大,家长本身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后显慧:在这个过程中有变与不变的两个方面。

变的是核心流量。线上流量的大批量涌入对线上教育玩家来说是值得兴奋的事情,但同时如何把流量接住也给其造成了一定困扰,这对于从业者来说成为了一个“幸福的烦恼”。

从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出发,我观察到职场人的焦虑让线上化培训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我们做的很多项目都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每次培训都是几千甚至上万名员工,他们希望疫情期间对所有员工进行一次技能的线上化提升;而C端用户,也在变得越来越主动。

不变的是交付。今年在用户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很多项目的交付都会出现问题,但也有一些机构甚至将交付做得比以往更好,完课率、推荐率以及口碑转介绍都有好的变化。

内容线上化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年开始我们在关注线上的同时,还更加照顾线下。我们希望学生在线上线下学习时能够让线下的交付设计、内容设计与线上整合在一起来看。我们在想如何把内容做线上线下的整合,实现多地联合交付,如果把全国作为整个学校来看,如何能够让北京的同学与其他地区的一起学习互动。所以在内容的生产与交付上,我认为把产品做好是永恒的主题。

高寒:这次疫情对我们有两个比较大的影响。

第一,在业务规模上确实有了急速增长,至少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这从侧面对产品的体验和效果做了充分验证,线上线下的教育肯定存在差距,但使用ClassIn的教育机构与学校都有不错的表现。

第二,这次疫情使我们从一个为教育机构提供直播上课的平台变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系统。疫情之后在线教育整体规模呈下降趋势,我们开始关注当学生回到正常的线下课堂之后,在教育的互动以及教学效果上,我们作为一个教育科技类公司该如何赋能。

李晶:我想追问高总,很多人预见明年都说OMO(线下线上融合)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作为技术提供商你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高寒:OMO其实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服务上的融合,比如说线下上课,线上交作业;第二方面是产品上的融合,比如周中上一节线上课,周末上一节线下课。

明年翼鸥教育的OMO会变得更加内容化和数据化。以内容化为例,今年当学校或培训机构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至云端后,老师和学生可以用ClassIn将内容在线上线下都打开,同时云端存储的内容可以共享,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使用。

在教学数据化层面,传统线下教学数据不能积累,但通过翼鸥教育,机构与学校可以拥有一个高度电子化的课堂,学生和老师的教学行为可以被数据化以便用于后续分析。

李晶:徐总从投资角度去看这个行业发生的变化,认为未来捕捉到的投资机会大概是什么样的?

徐诗:疫情其实只是一个催化作用,作为教育赛道十年的从业者,我清楚知道本质上是技术的力量与用户行为的变迁让在线教育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未来教育赛道还有很多结构性机会,在线教育需要拉一个类比关系的时间轴,比如最左侧是高频、超高频但客单价低的滴滴、美团,最右侧是低频但超高客单价的贝壳、瓜子二手车等,教育处于时间轴的中间位置,一周两个的发生频率与中高客单价,这样一个产品最终解决的也是效率与品质的问题。

但内容本身没有护城河,未来还要看是否能够有持续的技术创新来做支撑。我们觉得今年K12的在线教育已经进入了相对红海类似绞肉机战场的状态,但其实渗透率依旧不够高,包括线下数字化也处于增长期,这也是为什么像翼鸥教育这样的公司在长期是有商业机会的。

今天大家还在处在第一步,解决基础的数字化、在线化问题;未来五年将会进入下一个网联化浪潮,将数据实时传输和互动更好地用起来;第三部才到智能化。在线教育目前还处于智能化的早期,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并不先进的,真正的转折点在未来,疫情只是加速把用户推到三五年后的使用场景中,但真正机遇技术带来的在线教育变革还有一段路要走。

李晶:线上教育课程有多种不同形态,从小班到大班然后最后到AI,从曾总的角度觉得核桃编程在AI人机双师课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及如何长期保持这个核心竞争力?

曾鹏轩:做AI人机双师课的公司短期看的是研发能力,中长期还是看数据占有的情况,因为数据的积累能够在中长期对产品形态产生非常大的反哺。但就像徐诗所说,有些东西我们说了很久,但距离真正的落地还有一段时间,教育行业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多需要突破。

101347424.jpg

李晶:小班课、大班课、录播课以及大班双师课,虽然是在K12领域,但后总认为类比到在职教育领域,什么样的课程形态会是终局呢?

后显慧:在职教育与K12以及素质教育相比会存在一些差异,在职教育的用户非常离散,涉及到18-80岁的各类人群,从各种场景又很多离散的片状需求,很难像K12或STEEM体系有复购型的课程。新职业教育在中国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虽然市场是积极的,但产品供给尚不成熟,所以赛道内存在一对一、小班课、大型公开课、直播课等形态,用以满足5600万-7000万的离散人群的需求,而AI目前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

To B场景目前越来越清晰,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断档越来越常见。我们要线上、线下学习一起做,在此基础上也准备为数百万人的学习做一些资料和数据资源,未来在线教育企业和个人的学习将归纳到人机匹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个体去什么样的公司,可能会有一些指向性的特征。

李晶:在疫情收入增长非常快的情形下,翼鸥教育有没有相应做组织的迭代和调整?可能收入暴涨是一个幸福的烦恼,你们在中间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以及是怎么解决的?

高寒:虽然说我们是2014年成立,但前几年其实一直在做具体的产品技术开发,2017年年中才正式投向市场,2018年开始做规模化与体系化。疫情前我们只有100多人,现在有接近600人,技术团队人员从以前的不到100人增长到现在的380人左右,以前我们只有北京总部,在上海、郑州各设一个分公司,但现在我们全国有接近20个左右的分公司,如何去招到这些人员并对其进行管理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但这也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公司团队人才确实会更加专业化,现在有专业的市场人员,细分的法务、税务等等。

李晶:有一个问题给徐诗,其实创投圈有两种不动的声音,一种声音是说教育的巨头会像消费品集团,另外一种声音说会更像互联网平台,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是怎么思考的?以及你更倾向于哪儿种观点?

徐诗:在线教育卡在时间轴中间的位置,决定了用户在完成付费后会有半年或更长的周期完成生命闭环。拓品类一定是在线教育头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做的事情,它需要不同的课程和类目帮助其挖掘用户的剩余价值,所以一般巨头都会在早期从细分品类切入,最终通过拓科形成一个矩阵组合。

李晶: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问三位创业者,无论是2B还是2C,大家都说教育的本质都是产品+服务+销售,那对于你们来讲应该如何去更好的建设销售、服务团队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他们?

曾鹏轩:我发现创业者在做一件事情时很容易被自己之前的背景所影响,有时候这个影响体现在过于重视他不擅长的事,有时候这个影响会体现在过于重视他擅长的事。我们在一开始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我是产品出身,合伙人是技术出身,我们对于销售是不懂,因为不懂会产生很多偏见,其中最大的一个偏见是:销售团队需要用很接地气的方式管理,比如打鸡血、上台喊口号以及找比较懂人情世故的人管理团队。后期我们发现在这个团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引入足够多聪明的人以及精英。

高寒:非常认可曾总的观点,从长期来看,高学历甚至是素质对于销售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个人的高度往往决定了团队的高度。

另外我觉得在服务上这一块也很关键,因为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一个市场,不管是To B还是To C,客户很可能会因为企业服务不到位而丧失粘性,所以主动性的服务就变得至关重要,比如我们在组织课程或活动时,会主动站在客户的角度帮他们思考问题。

后显慧:我也是产品出身,最初一年做下来发现两个大坑就是数据和人,在最初ROI没有很好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优化团队效率,提升每个人的单产,把管理做得再细一点,把标准化程度做得再高一些,后来我发现,其实这些坑都是前期可以找合适的人干掉,而不是自己去摸索。

在交付上我们做得比较稳,一直以来我们做得是众包的服务模式,就是召集行业内几千名专家帮我们来做服务,我们有一套比较早期的设计,已经执行五年了。

李晶:最后请每一位在座的嘉宾送给现场创业的朋友一个建议。

曾鹏轩:大家要一直坚持下去,最好的还在后面。

高寒:关注自己的产品以及客户,能不看就不要去看自己所谓的竞争对手,因为这件事情会耗费你很多的时间但不会有什么价值。

后显慧:人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找到最合适的人做这件事情,作为创业者应该花90%的时间去找合适的人,剩下的都不是问题的。

徐诗:认知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决策,找到自己的差异点,挖出自己的护城河。

本文是小饭桌原创文章,作者:饭桌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0)
呵呵(0)
有料要爆,希望项目被报道,请点击寻求报道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