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报道

回顾:为什么我在最难的年份选择了重新创业?

杜江华 2020年10月16日 创业者说
从一个成熟的大赛道拥抱一个创新的大未来,赢在最难的起点。

我已经正式离开七牛云开始新的创业。在过去8年,我和其他合伙人一起把七牛从0做到了独角兽的规模。

开始新的创业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因为云计算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同时我在七牛云执行副总裁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和关键。但我最近一年主动选择了慢慢退出七牛的核心业务,思考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2020年对于所有人来讲都是非常困难的一年,但我这个时候做出重新创业的决定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愿景呈现。我从大学时代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思想,大学一毕业就参与了一个大企业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失败后的反思,再次参与到leader和团队都非常强大的云基地。

几年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纯粹的创业团队七牛,深入参与营销及客户服务创新的实践并开始往商业和战略层面升级。当前是国家最鼓励新经济创业的时候,也是创业者最好的时代,对于我来说是时候做为企业的领头人来开始一段真正的创业征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新项目已经获得知名机构超过千万元的天使投资,正式开始我的新征程。在这重要的起点时刻,特别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关心我、支持我的同事、伙伴和朋友们。

01、我的学生时代

我刚出生的时候,亲朋好友们都说我脑袋瓜特别大,长大以后是当官的料,父亲希望我长大后真的可以做官,所以给我取名江华,他说在他小时候浙江省的省委书记叫江华,改革开放初做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

父亲从小对我的学习成绩要求异常的严苛,每次考试如果不是全班第一名,都会受到责骂并让我写检讨,以至于到了初中,偶尔几次没考第一,都有点害怕回去见到父亲。

因为在他心里,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才有机会做大官,当然在那时不能理解,父亲讲的做大官到底是让能我们过更好的日子,还是真的希望我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对老百姓有用的人。

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年,1997年的秋天,我踏进了浙江大学的校园,来浙大,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关心浙大的朋友都知道,我入学后第二年就发生了著名的四校合并,原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都并入浙大,一个本来只有理工专长的学校,变成了兼具农林、医学、人文、哲学、理工等全方位的综合大学。

也正是在浙大的几年,让我真正思考并意识到,中国社会最需要的不仅只会做官的人,更是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变革者和企业家。

我在大学里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因此读的最多的书是宗庆后、鲁冠球、郭广昌等知名浙商的创业故事。我们快毕业那几年赶上大学并轨、打破包分配的头几年,不少大学的毕业生并不好找工作。

记得当时有一次聚会,一个高中老同学问我大学毕业后的理想是什么? 我当时脱口而出“我要自己创造一个好的企业,可以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除了对传统浙商的崇拜,我还对各种创新的创业者非常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阿里巴巴到玉泉校区来招人,对于当时身为招聘活动志愿者的我,马老师那充满激情与自信的演说至今难忘,他对未来的判断力和愿景力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正是在1999年,在潘云鹤校长的主导下,竺可桢学院和管理学院联合办学,打造培养未来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模式,创新创业强化班横空出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在第一时间就坚决的去报名并最终通过了面试。

在大学价值观形成期就埋下了的创新创业的种子,并学习到了相关前沿的理念和知识。现在我成了这个班教授们引以自豪的首届毕业生,将来也注定会在强化班精神的引领下持续创造和前行。

1.jpg

大学毕业前夕,好多同学都在选择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究生。“营销无处不在!”这是我快毕业那时中国经济界、企业界甚至整个社会的基本共识,当时世界500强的像GE、强生、欧莱雅等好多公司的CEO都是来自营销背景。因此我和几个学生会的好友都向往着从营销人开始自己的职业身涯。

快毕业那一年,我也找到了可以陪我走一辈子的夫人,她对我的帮助和改变是巨大的。同样是浙江人,我的理想主义和她的现实主义,帮助我在人生关键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02、我的工作

由于在大学受了创新创业的教育,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就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公司。包括现在回顾自己不同时期的选择,清一色都是创业公司或者大公司的转型创业。

最早一家是2002年浙江的一家民营企业万向集团。学校时就读过万向创始人鲁冠球的创业故事,他们想在无线通信领域打造一个叫万向通信的新品牌。

当时我在一家令人羡慕的国有垄断大企业实习,在我看到万向通信想创业做中国最大的虚拟运营商时,我毅然放弃了国企的转正机会成了万向通信浙江分公司的BD,负责与运营商的合作和项目落地。

印象最深的是和当时腾讯工号前一百多的员工,以及新浪、网易、TOM等各家互联网门户的区域BD一起抢运营商的合作资源。这个行业因为发展过快,当时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乱象,难以持续。

3年后作为大区经理和公司一起转型,结合万向集团的汽车产业相关资源,配合公司高层,做了两年“中国汽车网”业务,目标是纳斯达克中国汽车服务第一股,当然后面不太成功,纳斯达克汽车服务第一股若干年后变成了李想的汽车之家。

第一个作为一线核心员工参与创业的公司不太成功,我选择在一家上市公司做信息通信、GPS信息系统软硬件服务的公司,休整了2年。

这段时间我也对万向通信不太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是团队的基因和公司的文化,一直专注汽车零配件的基因要转做通信和互联网,要具备的关键企业文化是有很大的差别,我应该找更好的团队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当在2009年底接到猎头带来的新机会“云基地”时,我异常激动,不仅仅因为主导人是把中国信息宽带高速公路建设起来的领袖、亚信科技创始人田总,也因为云计算必将在国内取得高速发展,同时云基地团队基因和文化是我认为的更优秀的团队。

2.jpg云基地可谓中国云计算时代的坐标原点,我也成了国内第一批云计算行业的布道者,帮助国内的一线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建设了云时代的基础设施,在云基地的努力下,云计算产业受到了发改委和工信部的高度重视,我们推动这个行业,成了国家的战略新兴行业。

在云基地,我带领团队屡获全公司最佳业绩,连年拿到公司的额外奖励,成为了公司最优秀的核心中层。其中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某巨头互联网公司的重点项目绿色低功耗CDN节点建设选型,我协调云基地团队上下一起,和Supermicro一起设计出2u 四节点的 Atom处理器方案,最终优于HP、DELL等厂商的方案,创造性的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在田总的强大号召力下,非常多来自国际一线趋势科技、微软、雅虎、Google等公司的大咖和创业者也加入了云基地,和我们一起创业,也让我对于创业这件事,有了更高一层的认知。

03、在七牛的8年

和七牛的缘分起于云基地关于持续做大企业的私有云项目还是做服务运营的讨论,当时国内的云计算行业有点大跃进,乌“云”密布、人“云”亦“云”,很多没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公司打着云计算的旗号,实际卖的还是硬件或者简单的虚拟化产品,甚至有些公司把云计算做成了房地产园区。

我和几位同事提出,云基地应该做公有云的运营,把云计算做成按需分配的水电煤模式,这样可以避免私有项目越做越少,服务收入才可持续。但那时还在2011年,就算你来做运营,客户在哪里呢?

当我2012年中看到七牛qiniutek.com的时候,虽然域名有些丑陋,但我的眼前是一亮的,不仅仅因为这家公司做的就是按需分配的水电煤的服务模式,同时也因为它是一家有情怀有理想的创业公司。

由于看好做公有云服务模式再加上两位创始人都是偏技术的背景、亟需具有销售管理能力和商务拓展能力背景的合伙人,加上大学校友的信任关系,七牛给我抛来了橄榄枝。

另外两位创始人想要qiniu.com却一直未搞定,我在一个月内用我的真诚行动和强大的愿景力打动了域名的所有者,几乎不花钱搞定了qiniu.com, 带着域名这个投名状,成为了七牛起步阶段核心团队的一员。

31.jpg.png

最近7-8年,关心我和七牛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七牛的发展赶上了手机消费级互联网大发展的浪潮,我们也顺势推出了一站式海量数据管理的多种产品和方案。

在我们核心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拓展和服务的客户数超过了100万,营收也做到了一般创业公司难以企及的高度,拿到了国内著名风投机构5轮以上融资,估值也从小几千万,涨到了如今的独角兽规模。

我从零开始,把七牛的销售、售前团队搭建起来,并开创了七牛特有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销售服务管理模式。用To C 的方式做 To B,用互联网思维培养产品的忠实粉丝;要求销售用投资人的长远眼光去服务所跟进的客户,从免费额度的用户到有付费的客户,再通过紧密跟进和贴身服务锁定有大客户潜力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及在一批又一批客户的肯定与支持下培养了行业内一批思路清晰、专业性强、口碑好的强执行团队。最高的时候,团队规模超过了350人,以至于后面几年各家云计算巨头或创业公司挖人,首先想到的是七牛的销售团队。

4.jpg

除了销售、售前、渠道等常规的职能,另外我又负责了2年的采购和政府关系部门,这让我对于如何管理好成长型的创业公司,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

2018年开始,巨头们纷纷宣布要进入云+智能的时代,七牛也拿到了阿里以及国调基金的十亿级投资,我们在产业互联这个大赛道组建产业咨询和方案团队,销售团队也进行了几年智能化改造的探索与尝试,这些方向包含了金融、新媒体、公安、综治等行业赛道。

我有幸作为主力之一参与其中,对于互联网和智能化如何赋能并与其他产业共建未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04、以终为始,赢在最难的起点

2020年开春之际,疫情肆虐,在七牛8年已经习惯天上飞、地上跑的我,终于有心境沉下心来沉淀自己的思考,我写了第一篇公众号文章“疫情之后,将是中国新经济SaaS高速发展的开始”,这篇文章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和转发,自己也深受鼓舞,纵然再难,我也必将开始新的起点。

主动选择了企业服务领域创业公司的一线员工、中层负责人、核心合伙人持续上升的职位,同时也经历了行业从无线互联、ICT、移动互联、云计算到人工智能一脉相承并螺旋上升的赛道,我充满了创业与创新的能量。

最近一年多我主动选择了慢慢淡出七牛的核心业务,主要原因是我带的主要团队负责人大部分已经是成熟的管理者并可以独当一面,我由衷的相信他们有能力做的更好。因此我非常确认,现在是时候在一个更符合未来趋势的赛道大展身手,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头人,去重新创造出一个优秀公司了。

在七牛的2700多个日日夜夜,记忆深刻有温度,成长也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但纵有万分不舍,我终将会有重新开始的这一天,因为我知道,只有持续的创业才能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的美好。

在这里,我也特别感谢七牛两位创始人老许、老吕对我一如即往的支持,感谢每一位七牛人的努力,也感恩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创造了七牛这个不平凡的平台。

我认为疫情之后的未来十年将是产业升级最佳的爆发时间点,无论从政策、市场和人才等方面都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几方面最关键的条件,万物互联将从想象演化为现实,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各行各业。

时不我待,我已经全力投入新的创业,投入一个新的创新项目,从解决企业IT基础设施层的能力问题,升级到企业业务层面的智能问题,基于aPaaS和SaaS为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赋能,致力于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打造最具价值的AIoT SaaS平台, 同时整体上会和七牛形成生态合作,成为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受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影响,2020年出来创业的团队非常的有限,这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在最难的时候出发并活下来的团队必将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就。纵然再难,原地踏步就是平庸,往前行动起来就是赢!

“牛利智能(Newly AI)”大舞台已经搭起,千万以上知名机构的天使轮融资已经到位。各位侠士们,你是那个敢于知难而上而去创造的英雄吗?欢迎来跟我们一起搞点事情,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努力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好公司 。

If not you, who?   If not now, when?

作者:杜江华
赞(1)
呵呵(0)
有料要爆,希望项目被报道,请点击寻求报道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