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报道

他要做国内无人驾驶基石,重塑城市移动空间,获硅谷SOSV、勘设股份等数千万元投资

曹文密 2021年12月14日 创业案例
让汽车产业链重新组合的新技术已然来临。

1.jpg

百年来汽车制造业形成了庞大的规模优势,但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创新门槛过高等问题让其红利正在消退,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趋势下,一众造车新势力纷纷开始寻找新的技术出口。

让汽车产业链重新组合的新技术已然来临。

传统主机厂与造车新势力有基因不同的本质区别,这就导致两方团队对产品的理解不同。传统主机厂多是着眼于制造交通工具,而近年涌现出的Rivian、Canoo以及PIX Moving等造车新势力,则多从打造城市移动空间的角度出发,用新技术去创造更多可能性。

2021年11月10日,被称为“特斯拉杀手”的Rivian在美上市, 市值一度逾1500亿美元,超越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福特、本田等传统主机厂,成为世界第三大车企。

成立于2009年的Rivian,远不如特斯拉知名,但却被资本市场青眼相看。除了亚马逊的支持外,撑起Rivian千亿美元市值的杀手锏是其自研的滑板式底盘平台。

不过Rivian并没有以自动驾驶技术作为底盘开发的底层架构,这就给其他初创企业留出了空间。

2017年,滑板底盘远不如现在知名,当时喻川便观察到产业变革的机遇,创立了PIX Moving,并从通用滑板底盘开,在美国硅谷研发出了“分布式驱动、线控冗余、数据融合、感知决策再到360度转向单元”等滑板底盘关键技术。PIX Moving于2019年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3D打印的“自动驾驶滑板底盘”,并于2021年11月发布了第2代滑板底盘。

目前,PIX Moving已获硅谷SOSV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

2.jpg

-PIX Moving第2代滑板底盘-

从滑板底盘切入万亿市场,产品进入全球20国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面对“城市交通拥堵、房价高昂”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喻川常常思考,能否从技术的角度切入改变现状,让城市生活更便利、更舒适?

2012年,他开发了无人机产品Hexbot,这款能用手机APP控制的空中机器人,可以添加外部设备和传感器,如相机、机械手臂等,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该产品在Kickstarter上曾获得57万美金的众筹金额,排名亚洲第一,产品销售到全球100多个国家。

基于建筑设计背景,喻川从城市角度思考无人机的用途,由此延伸对智能汽车产生了新思考。2017年他从无人机赛道切入到无人驾驶领域。

在喻川看来,无人驾驶并不只是简单地去掉方向盘,而是要打造新的出行生态。未来汽车将不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个智能终端、移动空间,汽车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而智能底盘是移动空间的核心。

滑板底盘是一种专门为电动车设计的一体化底盘架构,有三大核心优势:

一是降低成本:同一底盘,可以应用于多种车型,降低造车成本;

二是缩短周期:由于无需重复开发底盘,互联网等新造车势力可以专注舱体研发,缩短了车辆的制造周期;

三是可用空间大:滑板底盘结构平坦,设计约束少,这样就能最大程度预留出车辆空间,满足载人、载物的需求。

Canoo、Rivian、REE等新造车势力看好这种架构,纷纷开发滑板底盘,并基于滑板底盘开发量产车型。

3.jpg

-Canoo产品矩阵-

国内的PIX Moving则打造了7款滑板底盘,覆盖乘用车、专用车与商用车范围,能灵活匹配多种场景。

4.jpg

-PIX Moving 产品矩阵-

目前,PIX Moving的滑板底盘及整车产品成功进入到“瑞士、法国、英国、瑞典、韩国、德国、美国、新加坡、捷克、越南”等全球近20个国家。

从滑板底盘着手,打造Robobus量产车型

2021年Q2季度,喻川和团队开始基于底盘开发整车产品,目前已推出了第一款用于封闭景区的无人小巴PIX Robobus,该车续航200公里,由于省掉了很多机械结构,寿命预计比传统乘用车长30-40%左右。

5.jpg

-PIX Robobus-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一辆无人物流车的售价约为30-40万,无人小巴的造价更是高达百万级。

PIX Robobus目前的售价约几十万,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造车方式带来了成本优势。

PIX Moving是世界上第一家通过AI生成设计算法和大型金属3D打印来设计、制造车辆的公司。

传统的汽车运动过程以机械控制为主,一旦设计的结构确定,后续修改和优化的成本很高。

PIX Moving采用软件定义与模块化产品架构的方式,通过OTA远程升级,可大幅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过去的传统造车方式,机械工程师需要多年的know-how,才能设计出优秀产品,成本很高。在喻川看来,从架构上去机械化,一方面可利用快速迭代的算法来控制汽车精确运行,降低运行成本;同时,用1个算法去控制汽车4个轮毂的转速和扭矩,乘客也会拥有更平稳、更舒适的乘坐和驾驶体验。

PIX Robobus 的线控底盘部分采用了轮毂电机方案,在轮毂电机的加持下,对4个轮毂电机进行独立的力矩分配,在车身姿态稳定、内部空间面积,续航里程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喻川表示,PIX Robobus线控底盘部分设置了3层安全冗余,当系统检测到一个控制器失效,另一个

制器可以激活启动,提供基本功能候补。更进一步,如果其它控制器失效,还要有最后一重安全冗余提供底盘制动的基本功能。

此外,PIX Robobus搭载了4个32线激光雷达、1个12路超声波雷达探头、2个毫米波雷达,14个摄像头,配合高精度地图,“这种多传感融合的方式能更准确地完成对复杂道路信息的感知,保证安全的运行。”

考虑到车辆实际行驶过程的安全性,PIX Moving载人的车辆选用了磷酸铁锂电池,在非载人的如物流车、零售车等专用车上,则会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

从半封闭场景到开放场景,加速商业落地

在喻川看来,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应用,需要经历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场景逐渐推进的过程,直接切入开放场景,进行规模化落地不太现实。

整车产品选择从B端的Robobus切入,主要是考虑到其商业化落地速度快。首先,Robobus相较于Robotaxi,投放区域更固定,路途更短,可以更快投入到场景。其次,乘客数量高于Robotaxi,能更快实现盈亏平衡。截至目前,Robobus已经获得了全球客户数百台订单。

喻川表示,根据现有潜在客户推测,2022年Robobus的销量会在一千辆左右。面向C端的整车产品已在研发中,该款产品主要针对城市1-2人的短途通勤而设计,其定义会靠近消费类电子产品,为极客人群打造,将于2022年Q4上市。

喻川透露,”做C端产品才能触达终端用户,天花板才会更高,如果只做底盘供应,PIX Moving只是一个零部件供应商,很难在产业链中拥有话语权;并且在产业变革时期,行业格局尚未清晰,每一个企业都有成为巨头的机会。“

造车新势力和主机厂都是PIX Moving的目标客户。喻川提到,传统主机厂的产品开发模式不再适应用户高速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年销量 10万 - 20 万辆的爆款车型已经越来越难。”

“假如过去车企一个车型的开发要卖 20 万辆车才能收回成本,在滑板式底盘的基础上,由于多车型共用底盘,单一车型卖5万辆车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6.jpg

-PIX Moving生产制造中心-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开发成本低、周期短、互用性高”的滑板式底盘能让车企能够大幅降低前期的研发和测试成本,同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新车型的批量生产,从而加速实现盈亏平衡。

喻川表示,目前PIX Moving的打法是兼顾B端与C端市场。从产品角度来说,不论是To B还是To C,产品是最重要的,要从乘客的用户体验出发去设计。从运营模式上看,会更倾向先开拓B端场景,底盘产品会优先用于自己的产品矩阵,向其他企业开放是下一个阶段的步骤。

在供应链上,PIX Moving团队吸纳了许多汽车行业老兵,基于老兵背书开拓了人脉,借此和许多头部供应商实现合作。

客户方面,PIX Moving与汽车、物流、餐饮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实现了合作。“最大的挑战是管理客户预期。”喻川表示,在配送和零售等专用场景,许多客户对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的预期过高,与实际脱节,需要更充分的沟通。实际上,在场景定义了产品形态之后,团队需要在场景中反复测试,做3-5次迭代,才能慢慢打磨出一个优秀的产品出来。

销售渠道上,喻川表示在推出C端产品后,将会系统性地搭建国内外的营销体系,目前B端销售转化主要依靠内容传播,通过线上汽车工程师社区、团队的外籍成员介绍、海外社交平台传播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客户。

核心团队技术背景多元,创始人&CEO喻川拥有十多年软件及机器人开发经验,联席CEO拥有超23年跨国汽车公司工程高管经验、历任通用汽车及宝沃汽车等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为名古屋大学特任副教授,Autoware核心开发者之一等。

目前,PIX Moving团队约110人,超7成为研发人员,成员包括多位硅谷和全球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公司在上海、北京和深圳设有办公室,在贵阳拥有生产制造中心。

喻川表示,“一年前团队规模只有现在的1/3,一年增加了2/3,公司的扩张速度很快,未来还会吸纳更多智能制造、深度算法设计方面的人才。”

目前团队正在筹备5000-8000辆/年的产能建设,自动化产线的落地将进一步降低通用底盘的生产成本。喻川还透露,目前PIX Moving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

作者:曹文密
赞(0)
呵呵(0)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